中国制造业遭内外部冲击,电机行业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
2018-04-18 00:00
来源:
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拥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然而,近些年,中国制造业受到了各种冲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美国近几年出现的“制造业回流”,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显得更有说服性;东南亚等国家的低人力成本,吸引了愈来愈多的代工厂搬离中国;税负重、成本高压得制造业难以喘息等。
电机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一员,也受到了来自各种外部压力和内部因素的影响。面对内外多重冲击,电机企业应该如何突围?

美国制造业回归是伪命题?
从奥巴马到特朗普,都一直宣称要“制造业回流”,但据人民日报评论,美国想让自己的蓝领工人重回流水线已经不可能,无论从生产体量和链条完整度看,亚洲制造业在全球都属于领先地位。
确实,在特朗普的竞选纲领中,打的最多的就是制造业的牌,而原因更多是在迎合美国国内蓝领阶层对美国制造业外流的不满。
1950年,美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高达40%,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高达30%以上,而现在,美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不到19%,占美国GDP的比重不过13%左右,创造的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甚至不到10%。
确实,在制造业方面,美国逐渐丢失了绝大多数市场:家电方面、电子方面、汽车方面、造船方面,被日本、韩国、中国等占去,钢铁更是夕阳产业;互联网、电脑硬件、手机生产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现在连风电、太阳能、平板显示器、LED研发和生产也逐渐消失。
然而美国在高端制造业从来就没有丢弃过,即使被中国超过,美国目前仍然是全球第二制造业大国。
所以美国制造业回归,只能是回归中低端制造业。而若是回归中低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已不再对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工作感兴趣,美国的工人想必也不会对此感兴趣。且由于美国劳工成本较高,支出高昂工资换来价值不高的产品,美国企业也不一定会去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美国的失业人口已达750万人,同时,美国还有550万个工作岗位招不到人。
但仅仅以劳工成本高、劳动力减少来否决美国“制造业回流”,可能说服力并不是那么强。
因为美国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大范围应用机器人技术以应对劳工成本高和劳动人口减少的危机,并保证美国的企业具备高水平的生产效率。特斯拉的汽车工厂就是大量使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将生产线保留在美国国内的一个典型案例。
所以,特朗普宣称的“制造业回流”,虽不能带回更多的制造业岗位;但抛开带回岗位,美国企业通过大范围引进自动化生产线以降低人力成本的话,中国的制造业也就不再具有竞争力,毕竟在物流、能源、土地、经济环境、税收等方面,中国的成本压力要远远大于美国。
当然,美国制造业虽能回归一部分,但绝大部分是难以收回了,去工业化的国家再次工业化,还未曾有过先例。事实上,美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仍然是金融和科技研发等服务部门,美国也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大服务出口国的地位。
东南亚国家的阻击?
无疑,美国制造业回流,不会,但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制造业造成冲击。然而,中国制造业遭遇的冲击不仅于此,劳动力成本居高和生产效率低下是当下中国制造业最大的危机。
Willis Towers Watson管理咨询公司在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相对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劳工薪资显得太高,几乎是这些东南亚国家的2倍,当年中国制造业生存所依靠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中国制造业的生产链会因为劳动力价格上升而出现一定转移,但大多数不会转移到美国,而是转移到印度、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如三星、英特尔、LG等纷纷将代工厂搬到越南;富士康、小米、OPPO等在印度建立厂房。
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力成本上升,是产业升级的结果。支付的工资吸引不了工人了,自然就该淘汰给更不发达的国家。现在中国制造的都是低端产品获利很低又没有核心技术,中国要走的是一条淘汰落后产能并转向中高端制造业的艰难变革之路。
确实,目前中国在制造业上的发展目标是追赶德国和日本,但是有谁敢保证,我们的中端制造业还没赶上德、日等国家的水平,低端制造业又被印度、东南亚等国家赶超?
且问题还不仅限于劳动力成本高,由于制造行业是一个技术和技能密集型的行业,劳动力的技能和科学素养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制造业的招工难比起其他行业更胜一筹。
所幸,在其他国家振兴制造业的同时,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最为直接的战略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和振兴制造业的战略,智能制造作为五大工程之一被重点提及。这也预示着未来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半自动化、自动化生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所以,飞速发展的自动化生产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行业改革的阵痛,巨大的国内市场容量、强大的财政支持力度也为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日前于上海举办的峰会称,到2020年,中国将力争把机器人渗透率提升到每万名工人有150台。此外,中央财政对包括自动化在内的中国智能制造继续加码,预计国家拨款将达到52亿人民币。
而且,如果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得快,可能连丢给印度、东南亚等国的产业都能拿回来一部分。
自动化生产助阵电机企业
如上文所言,随着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而且中国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在人工方面的支出,增加在自动化生产方面的支出,推动行业走向工业4.0,这对于制造业的未来的发展创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身处国家政策扶持、现实状况要求等大背景之下,身为制造业企业中一员的电机行业也很有必要关注和发展自动化生产。
而且,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汽车、智能硬件、智能工厂、智能家居将成为新的市场驱动力。智能时代的电机对速度、位置、转矩的精确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大多数电机企业需要尽快解决驱动和控制方面的技术落后困局,利用最新的材料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利用自动化生产以提高产品质量,以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
相关新闻
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位位工人干劲十足,一个个项目追赶进度……浓浓年味未散,长沙各大产业园区里,机器声与人声交织出新春奋斗的序曲,处处透露着企业新年奋起抢生产、抓订单的信心和决心。
电机订单排到了4月底!长利电气生产火力全开,全员进入“加班模式”
“这段时间订单量大,年前我们还有几十台电机要交付,工人都在争分夺秒赶生产。”长沙长利电气有限公司(简称“长利电气”)生产主管毛强介绍,2024年以来,公司电机订单量一路“狂飙”,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信用进园区 共话天心诚”长沙天心经开区首度直播“探店”进企业
2024年12月20日上午10:30,长沙天心经开区携手长利电气,以“信用进园区,共话天心诚”为主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百行诚信面对面”网络直播访谈,实地深入走访企业生产车间,畅谈“天心诚”背后的故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聂映荣 通讯员 周天直)加强信用建设,推动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防范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8月19日,长沙市举办以“信耀星城,共赢未来”为主题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AAA级企业颁奖盛典,既展示了长沙市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成果,又激励了信用卓越企业。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小到照相机的自动聚焦、医疗手术器械的精密控制,大到驱动轮船螺旋桨、冶金行业破碎机等大型设备……电机其实充斥着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市民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持续为机器提供动力。10日,记者前往位于天心经开区的长沙长利电气有限公司(简称“长利电气”),探一探这家从事中大型电机生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里藏着的动力秘密。